
新湖南客戶端11月15日訊(通訊員 唐永紅)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”,三峽移民楊志華用自己的實踐經歷極好地印證了這句話。幾年來他為了實現自己的"生態稻蛙養殖"夢,默默地耕耘著,辛勤付出的同時也收獲了不少的成果。他靠著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與刻苦鉆研的精神,從曾經的養殖青蛙的"門外漢”變成了如今的”養蛙能手",成了東安縣白沙村小有名氣的發家致富的能手。
楊志華曾是重慶市忠縣人,是一個薄命的苦孩子,母親在他剛出生不久便因病離開了他,剩下他與父親、哥哥妹妹相依為命。2002年,國家修建三峽大壩工程,為了響應國家號召,他跟隨家人移居到湖南省東安縣白沙村,成人了一名三峽移民。那年他剛滿16歲,尚未讀完初中,就加入南下務工的大軍,直到2019年父親年老生病,才回到東安,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。但他不甘心平淡蝸居在家,經過多方考察,決定在照顧父親之余養殖青蛙。
通過網絡查、書中找,他對生態稻蛙養殖這一產業模式產生了興趣。青蛙為稻谷生長提供天然優質的有機肥料并除草除蟲;同時,稻谷為青蛙提供綠色健康的生長環境,既減少成本,又生態環保。這種種植稻谷與養殖青蛙結合起來的方式,形成一個有機綠色產業鏈。他想如果創辦這一產業,應該很有發展前景。將來以后還可以擴大規模,通過種植稻谷,套養泥鰍、禾花魚、田螺等,創辦生態立體養殖農場。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可以值得一試。主意一拿定,他立即跟妻子商量,妻子是個賢惠通達的人,很是支持他的想法。于是他們便邁開了實現生態稻蛙養殖夢想的步履。
他們先與村干部溝通商討,在村支兩委干部的幫助下,從村里流轉了十二畝田地,建起了稻蛙養殖基地,并親自與妻子去常德市引進了優質的青蛙種苗。從此他們早出晚歸,喂食青蛙、清潔場地、灌溉田地……基地上隨時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。2020年夏,他多年務工的積蓄已用完,妻子把嫁妝當了用于基地建設,但基地的投入還相差一部分。正當他愁眉不展之時,東安縣移中心得知情況后走進了他的試驗田。不僅為他提供了每畝一萬元的種苗補貼,而且為他的蛙池建設了配套的引水、排水溝渠,硬化了蛙池池堤,并指導他在蛙池上搭建起了圍網和天網,防止蛇、鼠、鳥類捕食青蛙。這樣他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,開始鉆研起青蛙養殖技術來。縣移民中心見他勤奮好學,安排他先后參加了省、縣組織的移民養殖技能培訓班進行學習。通過自己不斷刻苦學習科學養殖技術,很快了解了青蛙的習性,掌握了一套稻蛙養殖的技能。當年他的稻蛙養殖獲得了比較好的效益,純收入就達十多萬元。
2021年春季,由于受連續雨水災害的影響,幼蛙上岸后無法進行投喂,雨水多滋生細菌,幼蛙患上了腐皮、腸炎、應急性歪頭、白內障等疾病;蛙苗患各種疾病,死亡率偏高,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。正當楊志華著急萬分之時,縣移民中心走進了他的蛙場,通過實地調查災情后,安排3萬元救助金給予幫扶。楊志華用這筆資金從常德市補購了一批種苗回來。在夫婦倆精心照料下,蛙苗一天天長大,長成成蛙,通過網絡宣傳,不少的客商紛紛前來購買青蛙。看著自己養殖的青蛙暢銷周邊各地,楊志華心里感到由衷地欣慰。為了帶動其他移民戶共同發展,做大做強生態稻蛙養殖產業,他在村兩支委的幫助下,成立了茂宏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。這年他的青蛙進入盛產盛收期,年純收入增至20余萬元。這帶給了楊志華前進的希望與動力,他想把生態稻蛙養殖產業發展得更好,將來通過種植稻谷,套養泥鰍、禾花魚,田螺等,早日實現創辦生態立體農場的夢想。
今年他擴大了養殖規模,共流轉田地30畝,把基地建在了妹妹所嫁的官田村。因為官田村離家近、水源條件好、交通也方便。楊志華比以前愈發地勤勞,每天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出發,晚上卻回來常常在深夜。今年入夏以來,遭受了罕見的旱災,但楊志華的蛙場還未受多大影響,他的青蛙長勢狀態良好,稻谷也喜獲豐收。這離不開楊志華夫婦倆辛勤地付出,但同時也離不開縣移民中心的持續幫扶。今年給他新建了引水、排水溝渠。每當夜的帷幕悄悄垂下,楊志華便通過太陽燈微弱的光線,從上方的水源處引來汩汩清泉灌溉田地,使得青蛙能在濕潤清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。村民們一般都在白天抽水灌田,為什么他偏偏選在晚上泥?因為楊志華不是本村人,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,在處處方面都小心翼翼,為了不影響別人抽水,也只好改在夜晚時進行。若你進入基地,只見一塊塊綠油油的稻田整齊地分布著,成群的青蛙躲藏在稻田里,當聽見腳步聲,一個個活蹦亂跳地竄出來,然后又急急忙忙躲進去,循環往復著,那場景很是逗人。預計今年青蛙產量2萬斤左右,產值約30多萬元。由于楊志華的生態稻蛙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,吸引了不少的村民(包括本地的、外縣的移民和村民)紛紛趕來向楊志華請教養殖技術,發展生態稻蛙產業。楊志華很是樂意地分享自己的經驗。
有了村民朋友們的參與,更加堅定了楊志華為實現夢想向前邁進的步伐。楊志華對基地前途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,下一步計劃購買機械化灑水、施肥設備、搭建大棚、基地安裝監控,手機操控田間作業,向著高科技現代化種養業發展。現在他的“生態稻蛙養殖”夢想已經實現,但他不滿足于現狀,希望自己的生態稻蛙養殖產業發展得更好,將來通過種植稻谷,套養泥鰍、禾花魚、田螺等,創辦生態立體農場。他現在正在為著實現這個夢想而默默地付出。
責編:田文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